地方政府規章 / 正文頁
四川省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規定
發布時間:2017-12-29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推進機構編制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規范行政機構設置、科學配置職責、加強編制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省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以下簡稱行政機構)的設置、職責配置、編制核定以及對機構編制工作的監督管理,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行政機構是指本省各級人民政府依法設置、行使行政權力、承擔行政管理職能、使用行政編制的國家機構。

本規定所稱行政編制是指機構編制 管理機關依法核定的行政機構的人員數額和領導職數。

本規定所稱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是指縣級以上機構編制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

第三條 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工作,應當按照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遵循精簡、統一、效能原則,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體制。

第四條 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按照管理權限,負責行政機構設置、職責配置和編制管理工作,并對下級機構編制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實行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建立機構編制、人員工資與財政預算相互制 約的機制,在設置機構、核定編制時,應當 充分考慮財政的供養能力 。

第二章 機構設置

第六條 行政機構應當以科學配置職責為基礎,在規定限額內綜合設置,并根據履職需要適時調整;在一屆政府任期內,應當保持相對穩定。

行政機構及其內設機構的名稱、規格應當規范、明確,并符合其機構的類型、職責和層級。

 第七條 行政機構包括:

 (一)省人民政府設立的辦公廳、組成部門、直屬特設機構、直屬機構、部門管理機構;

(二)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的工作部門;

(三)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立的綜合辦事機構;

(四)省、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定設立的其他行政機構。

第八條 行政機構的名稱和規格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省人民政府行政機構一般稱委、廳、局、辦,為正廳級或者副廳級;

(二)副省級市、市(州)人民政府行政機構一般稱 委、局、辦,副省級市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為副廳級或者正處級,市(州)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為正處級或者副處級;

(三)副省級市市轄區、縣(市、區)人民政府行政機構一般稱局、辦,副省級市市轄區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為正處級或者副處級,縣(市、區)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為正科級或者副科級;

 (四)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綜合辦事機構一般稱辦、所。

第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合并或者變更規格、名稱,由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經上一級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核后,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綜合辦事機構的設立、變更、撤銷,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方案,報縣(市、區)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批。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并,應當依法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十條 行政機構 設立、撤銷、合并或者變更規格、名稱的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名稱、職責、規格和隸屬關系或者調整情況;

(三)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

(四)與其他相關行政機構職責劃分;

(五)其他有關事項。

第十一條 行政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和精干原則,可以設立內設機構,內設機構一般不得再下設機構。

第十二條 行政機構的內設機構名稱和規格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省、副省級市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內設機構一般稱處、室,為正處級或者副處級;

(二)市(州)、副省級市市轄區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內設機構一般稱科、室,為正科級或者副科級;

(三)縣(市、區)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內設機構根據需要可稱股、室。

 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對外獨立履行職責的內設機構可稱局、辦。

第十三條 行政機構的內設機構設立、撤銷、合并或者變更規格、名稱,由該行政機構提出方案,報本級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批。

行政機構的內設機構實行綜合設置,其個數一般不得多于上級對應機構的內設機構個數。

第十四條 省以下垂直管理行政機構的設立、變更、撤銷,由省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按照有關規定報批。

省以下垂直管理行政機構的處級內設機構設立、變更、撤銷由省級垂直管理行政機構提出意見,報省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批;科級內設機構立、變更、撤銷由省級垂直管理行政機構按規定審批,報省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備案。

 第十五條 嚴格控制設立議事協調機構,可以交由現有行政機構承擔職能的, 或者由現有行政機構進行協調可以解決問題的,不另設議事協調機構。

為辦理一定時期內某項特定工作設立的議事協調機構,應當明確規定其撤銷的條件和期限。

議事協調機構不單獨設立辦事機構,不核定機構規格、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具體工作由指定的行政機構承擔。

 第十六條 嚴格控制和規范管理掛牌機構,掛牌機構不得設為實體機構。

第三章 職責配置

第十七條 行政機構的職責配置和調整,應當以法律、法規和規章為依據,做到職責明確、分工合理、權責一致,決策、執行和監督相互協調。

相同或相近的職責,原則上由一個行政機構承擔;確需由多個行政機構共同承擔的,應當明確主辦和協辦關系及其各自職責分工。

 第十八條 行政機構的職責配置或者調整,由該行政機構提出方案,經本級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核后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

行政機構之間對職責調整有異議的,應當協商解決。協商一致的,報本級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備案;協商不一致的,由本級機構 編制管理機關提出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第十九條 行政機構的職責配置或者調整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主要依據;

(二)職責內容和范圍;

(三)承擔職責的行政機構;

(四)與相關行政機構的職責劃分;

(五)其他有關事項。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構的職責應當調整:

(一)法律、法規、規章修改對職責作出調整的;

 (二)行政機構設置變化的;

 (三)職責交叉或者職責分工不明確的;

 (四)行政管理事項變化或者管理權限調整的;

 (五)其他需要調整的情形。

 第二十一條除涉及國家安全、保密和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委托的事項外,由 政府提供的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

第四章 編制管理

第二十二條 行政編制應當根據行政機構承擔的職責和精簡、效能的原則核定,實行總量控制、動態管理。對職責弱化、消失,工作量減少的,相應核減編制;對職責加強、任務加重的,相應核增編制。

第二十三條 本省行政編制由省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在國家核定的總額內提出分配、調整方案,報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規定程序辦理。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核定的總額內使用編制。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編制核定和調整,由本級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在行政編制總額內按照規定程序審批;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編制核定和調整,由縣(市、區)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批;

在同一行政區域不同層級之間調配使用行政編制的,應當由省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按照規定程序辦理。

第二十五條 行政機構的編制核定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行政機構的職責;

(二)編制確定的依據;

(三)編制的數額;

(四)行政機構及其內設機構的領導職數。

行政機構的編制核定方案,由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在行政機構設立方案中一并提出。

第二十六條 行政機構的編制調整方案應當包括調整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編制或者領導職數的增減等情況。

第二十七條 公安、司法等行政機構的行政編制實行專項管理。

第二十八條 行政機構的領導職數根據工作職責、人員編制等情況,由本級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按照規定程序核定。

第二十九條 省、副省級市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內設機構人員編制一般不少于5名,市(州)、副省級市市轄區一般不少于3名,縣(市、區)一般不少于 2名。

行政機構的內設機構領導職數,由本級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按照規定程序核定。

第三十條 行政機構應當使用行政編制,不得混用、擠占、挪用或者自行設定其他類別的編制,不得超出編制限額和領導職數錄用、聘用(任)、調任公務員。

第五章 監督檢查

第三十一條 機構編制管理事項統一由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按照規定權限和程序辦理,其他機構不得擅自調整機構編制事項。

除專項的機構編制法規、規章和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外,行政機構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或者制定規范性文件,不得就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事項作出具體規定。

行政機構不得干預下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工作,不得以經費劃撥、項目審批、考核督查等為條件,要求下級人民政府設立與其業務對口的行政機構或者內設機構、提高行政機構或者內設機構的規格、配備或者增加行政編制。

第三十二條 行政機構、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按照規定如實報送機構編制統計資料和有關專項情況報告,不得偽造、虛報、瞞報、拒報。

第三十三條 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定期評估行政機構履職情況和機構編制管理規定執行情況,并將評估結果作為調整機構編制事項的依據。

第三十四條 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建立完善監督檢查制度,會同監察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對執行機構編制管理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五條 依照國家規定程序設置的行政機構和核定的行政編制,是錄用、聘用、調配工作人員、配備領導成員和核撥經費的依據。

對擅自設置機構、增加行政編制或者超職數、超規格配備領導成員的,財政部門不得核撥財政資金,行政機構不得挪用其他資金安排相關經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不得為其辦理工資核定和錄用、聘用(任)、調任等相關手續。

第三十六條 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機構編制信息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機構編制管理機關給予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擅自設立、變更、撤銷行政機構及其內設機構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機構及其內設機構的職責、規格、名稱或者隸屬關系的;

(三)擅自增加編制或者改變編制使用范圍的;

(四)擅自超職數、超規格配備行政機構領導成員的;

(五)超編制限額錄用、聘用(任)、調任人員,超編制限額調配財政供養人員,為超編人員核撥財政資金或者挪用其他資金安排其經費、以虛報人員等方式占用編制并冒領財政資金的;

(六)違反規定干預下級行政機構的設置和編制管理的;

(七)違反規定審批機構、編制的;

(八)偽造、虛報、瞞報、拒報機構編制統計資料的;

(九)違反機構編制管理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三十八條 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機構編制管理職責時有違法違紀行為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九條 使用行政編制的其他機構的設置、職責配置、編制核定以及對機構編制工作的監督管理,參照本規定相關規定執行。法律、法規和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條 本規定自201821日起施行。四川省人民政府2004129日發布的《四川省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天天在线综合网|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人成依人成综合网 |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在线|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伊人成年综合网| 欧美综合视频在线| 狠狠色噜噜色狠狠狠综合久久| 综合色婷婷|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 狠狠色综合日日|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99热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